5月17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玉泉路园区举办以“以科学之问,启未来新程”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主会场、园区参观和盐沙龙三个部分。其中,主会场活动由高能所副所长董宇辉主持,并通过网络进行了同步直播。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北京市东直门中学、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等团体参加,并在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知乎等三十多家平台进行了直播,线上线下观众数量合计401.7万。
主会场活动中,董康、徐子骏、闫代康三位老师带来科普报告:《同步辐射光源如何给电池做“体检”》《微观世界的“眼睛”:探测器技术如何“看见”粒子》《可见光之外的世界》。生动精彩的报告内容,引得观众阵阵掌声。随后,现场播放了高能所各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国散裂中子源、江门中微子实验、慧眼卫星、极目卫星、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阿里原初引力波项目等)提供的科普视频,向观众展示了这些“国之重器”的科学目标、工作原理、重要研究成果。
园区参观活动中,高能所向公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博展馆、超导实验室、核技术考古实验室、计算中心、高能所著者图书展示、科普模型及展板(理论物理、粒子天体物理)、互动小实验、招生招聘咨询等。活动引导公众近距离参观高端科研仪器设备,了解各实验室重要研究成果,体验科研人员工作场所,感受科研工作的魅力。
盐沙龙活动中,毕效军、鲁巍、陈缮真、李科等老师围绕“高能物语不停”的主题,进行演讲与圆桌讨论,邀请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公众,一同发现生活里的“高能”时刻,畅想中国高能物理的未来新篇章。该活动不仅展示了高能物理的前沿成果和未来方向,更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参与本活动的实验室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粒子天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核探测与核成像)研发中心、北京市射线成像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