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追思纪念
王焕玉老师的中国速度
发布时间:2018-11-09 | 作者:李新乔

  就在王老师不幸离世的那周的周二,王老师带领我和“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简称GECAM卫星)项目组同事一起去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进行GECAM卫星转初样内审。内审后,回来的路上,当我们说到GECAM卫星项目周期太紧张的话题,王老师和我们谈起他自己的一个经历,他略带自豪的表情,微笑着说:“在做“暗物质卫星”的时候,我亲历过一次中国速度”。王老师说,那是发生在瑞士的事。

  暗物质卫星研制期间,王老师带着项目组的几名骨干前往瑞士日内瓦大学进行热实施。受工作规定的限制,只带了一张很简单的图纸。瑞士那边的合作者一看到中国项目团队的情况,十分不解:“你们怎么空着手就来了?看来不可能按计划完成了!”他们在他们的工作群里说到:“明天周末大家该休假休假吧,不用加班了,估计这边三天也完成不了!”。那时,已经是傍晚。到了晚上,王老师借用了一套瑞士人的工具,开始带着项目组同事工作,唯一的参照是那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图纸——而我们知道,真正详细的图纸,在同事们的心里。

  王老师一边回忆一边说,那天晚上憋着一股劲,说什么也要完成!由于探测器非常的复杂,又极其脆弱,出不得半点差池。他和同事们小心翼翼地贴加热片、热敏电阻,包热多层材料,检查、测试……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直忙了一整晚。到了第二天一早,王老师和同事们终于完成了。王老师说:“当时累得汗都湿透了,几乎快虚脱了!”那时,瑞士的合作者们看到王老师在他们的工作群里发的“我们的工作已完成,后面仍按计划进行”的话,纷纷表示非常吃惊,十分钦佩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拼搏精神。正是王老师和同事们的努力拼搏,才完成了外国同行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这件事只是王老师数十年工作的一个缩影。王老师通过这件事勉励我们要不畏困难,勇于拼搏。今后,我们将继承王老师的遗志,把王老师拼搏进取,迎难而上精神发扬光大!

  李新乔 于2018年11月8日夜

  背景简介: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是我国首颗用于探测宇宙暗物质的天文卫星,已在轨运行近三年。它的粒子径迹探测器由王老师带领项目组设计研制,瑞士日内瓦大学是合作方。粒子径迹探测器采用了硅微条探测技术,它有三万七千三百多路信号,是迄今为止我国通道数最多的一个空间探测器。

 
Copyright:2018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本页面由高能所所办公室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