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30周年 >> 纪念文章 >> 纪念文章

纪念文章

由朦胧到清晰的对撞机之美

——庆祝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建成30 周年

发表日期:2018-10-12高能所 汤善治来源:放大 缩小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当这个浅显易读但又极为专业的术语第一次进入我脑海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充满着自豪之美。

  记忆中的片断始终朦胧但又清晰的浮现:一个百无聊赖的农村少年,一张略显陈旧的报纸,一个赫然映入眼帘的标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一种莫名吸引力在催促着,一个萦绕脑海的疑问油然而生:到底是什么呢,能引起《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刊登……。由于父亲经常看党刊《求是》和《人民日报》等,耳濡目染的我感觉此事应该很严肃、庄重,于是隐隐期待着重大消息或事件的公诸于世……。嗯,原来是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建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并首次对撞成功。那暗黄且毛糙报纸上油印的仿宋体字字句句显得格外显眼、无比庄重,它向世人宣布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最大的科技成就,是继“两弹一星”后取得又一重大科技突破。我不禁翻阅再三,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息。

  这就是我和对撞机的第一次认识以及“亲密接触”,它显得很“正式”, 令我印象深刻极了。现在回想这段往事还得庆幸于《人民日报》,因为它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迥异于道听途说的消息、亦不同于其他杂志等。显然,对撞机是很美的,它美的庄严、隆重、巨大;它美的自力更生、突破自我、困难重重;它美的让中国人自豪!但是,对于年少的我,这始终是一种朦胧之美。美在何处?我大概很难清晰地去描述它。因为我不曾见过它的模样,不理解对撞机的物理构成,亦不了解其中关键技术,更不可能体会到我国物资相对匮乏、技术相对落后局面情况下的技术攻关所面临着的种种困难等。其实,这些较于普通民众要求似乎苛刻,因为对撞机这一极为复杂的大科学工程所蕴含或经历的种种是不可能被每个人所熟知或领会,更何况是一个少年。某种意义上,这朦胧之美是模糊的、抽象的、婉转的, 它犹如窈窕淑女、宛若江南烟雨、或似皎洁月光,透露着阴柔之美,广存于世。记得我国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关于美学谈到的两种美:阴柔与阳刚美,其中一种或许包含这朦胧之美。为此,怀有朦胧之美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至少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

  毕业后参加工作,我有幸加入中科院高能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这一集体,时时刻刻能与印象中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亲密接触,更加自豪。置身于对撞机,并身临其境的工作与耳濡目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复杂程度、建造难度、以及技术深度;当看到储存环隧道里一排排一列列磁铁、线架等仪器设备如同火车一样,一节节延伸至远方,消失在视野尽头……;当知道电子就是在这些仪器设备里头被加速或保持至近光速,并在这比运动场跑道还大的隧道环内绕圈;当得知电子在弯转处运动会发出同步辐射光,被誉为人类新一代光源;我彻底地震惊了,如此庞然大物的大科学工程,被视为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可谓是科技界尤其是基础科学领域的“航空母舰”,但它却早在30 年前由我国科技工程人员自主研制和成功建造,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此外,每当感受到外国对中国高科技工程实施的种种质疑,这不禁使我当年朦胧的对撞机之美渐渐清晰……。我坚信,这是一种美的转变与升华,将是清晰的对撞机之美。它越清晰明了就越散发着阳刚之美,犹如晴空万里阳光照、塞外秋风骏马奔、雄关漫道从头越。

  最后,借用朱光潜先生的两种美——“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来表达我的由朦胧至清晰的对撞机的难忘记忆。

  (本文在“纪念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3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