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科院高能所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学术交流
  • 人才培养
  • 技术平台
  • 下载中心

学术交流

  • 学术报告
  • 学术会议

综合新闻

  • W020250117605863771091_ORIGIN ngj0206.jpg
  • CCY W02024072448 NS.png
  • untitled chenchy 20231220.pn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报告
[10.29]环境细颗粒物暴露的危害结局及分子机制
2024-10-28 | 浏览次数: | 文章来源: | 【大 中 小】

报告人:宋杨 研究员
题  目:环境细颗粒物暴露的危害结局及分子机制
地  点: 图书馆二层会议室
时  间: 10月29日(下周二)10: 00 - 11:30
主持人:王黎明  特聘青年研究员

报告简介:环境细颗粒物进入机体后在血液循环中,可以传递到远端器官造成各种器官毒性。在分子层面阐述环境细颗粒物所导致的毒性效应和危害结局至关重要。报告从环境细颗粒物的转移/屏障跨越,转化和毒性效应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有望解释颗粒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和健康风险,为制订颗粒污染物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报告人简介:宋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寻找青年科学之星”、 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等。担任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活性氧生物学效应专业委员会青年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表观遗传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环境表观遗传专委会常务委员;担任《Chem Res Toxicol》、《J Environ Sci》、《环境化学》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环境纳米材料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机制研究。在Nat Nanotech、PNAS、Nat Commun、EHP、ES&T和ES&T Lett等发表论文170多篇。

 

Copyright © 2011 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分部 Ⅰ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乙 邮编:10004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分部 Ⅱ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 邮编:100190

电话:86-10-88236709    Email:  zhao-office@ih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