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科院高能所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学术交流
  • 人才培养
  • 技术平台
  • 下载中心

学术交流

  • 学术报告
  • 学术会议

综合新闻

  • W020250117605863771091_ORIGIN ngj0206.jpg
  • CCY W02024072448 NS.png
  • untitled chenchy 20231220.png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报告
[5.30]NS Forum No.215-纳米结构材料在储氢及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2013-05-29 | 浏览次数: | 文章来源: | 【大 中 小】

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
纳米技术论坛 (NS Forum No. 215)
第215期学术报告会通知


题 目:纳米结构材料在储氢及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报告人:刘向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时 间:2013年5月30日(星期四) 上午 9: 00
地 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楼511会议室

摘  要: 
化石资源的逐渐枯竭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使新能源材料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目标,新能源开发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储氢材料及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新型能量存储与转换材料而引起了广泛关注。氢能具有资源丰富、热值高、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但是,安全、高效储氢技术的缺乏是制约氢能规模化应用的瓶颈之一。锂离子电池作为另一种新型储能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放电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已经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电动汽车等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但是,锂离子电池应用的迅猛发展对电池材料的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米科技的发展为高性能储氢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研究将讨论纳米结构材料、多孔材料的设计、可控合成及其在开发高性能储氢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材料方面的应用,并将重点阐述纳米限域效应、晶面效应的影响。

Copyright © 2011 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分部 Ⅰ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乙 邮编:10004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分部 Ⅱ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 邮编:100190

电话:86-10-88236709    Email:  zhao-office@ih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