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高能新闻 > 综合新闻 > 2025年综合新闻
第十一届全国中子散射会议暨国家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文章来源:东莞研究部  2025-11-07
】 【】 【

   11月1日至5日,第十一届全国中子散射会议暨国家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举行,来自全国50多家单位的300多位专家参会。本次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中子散射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承办。

会议聚焦国家中子源设施的进展与前沿交叉领域,并围绕中子衍射、大尺度散射、中子非弹性散射、中子成像与工程应用、中子技术研发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研讨,旨在推动我国中子散射研究与多学科应用发展,加强用户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开幕式上,中国物理学会中子散射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东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谭文长分别致辞。

陈东风表示,中子散射作为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核心手段,肩负着推动科学进步、服务国家发展的双重使命。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国绵阳研究堆(CMRR)、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三大科学装置相继建成投用,使得我国中子散射技术已从“跟跑”迈向“并跑”,并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王生表示,CSNS运行以来,装置性能稳步提升,中子散射应用领域随着谱仪数量的增多不断拓展,丰硕的科研成果持续涌现。2013年第一届全国中子散射会议在东莞召开以来,从用户会的规模来看,中子散射用户群体在不断壮大。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运行始终离不开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用户的紧密合作,CSNS也将持续提升装置服务能力。

谭文长表示,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与CSNS共建了高分辨中子粉末衍射谱仪,将为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支撑平台。本次会议是促进学术交流、凝聚合作共识的重要平台,期待通过会议深化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我国中子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会议设置了主会场、四个专题分会场与中子讲习班。主会场报告系统介绍了三大中子源装置的开放运行与应用进展,并就如何提升装置性能、促进重大成果产出听取了用户的宝贵建议。

出席会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殿中表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发展应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紧密对接“十五五”规划中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任务,持续提升装置的测试精度与尺度,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副主任梁天骄介绍,作为我国首台脉冲型中子源、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CSNS高效稳定运行,完成用户课题2500余项,其研究覆盖工程构件、新能源、高分子与软物质、稀土磁性与量子材料、高强合金、复合材料、核数据与芯片单粒子效应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前沿研究及产业研发领域,成功破解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目前,CSNS二期工程已完成加速器注入区改造,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本次专题分会场共安排了近80场学术报告,议题覆盖了从能源材料、残余应力、磁性结构到软物质、界面科学、量子材料,以及中子探测器等中子技术等诸多领域,全面展现了中子散射技术广阔的应用领域与我国在该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王生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殿中作报告

会议合影


附件下载: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