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2025北京文化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举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同步辐射装置X射线吸收谱技术助力原子级解析宋代青白瓷呈色机理》入选集中发布成果。该成果科研分量重、引领性鲜明,充分体现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提供了鲜活范例。
青白瓷以其“白中泛青、温润如玉”的独特釉色闻名于世,其呈色机制涉及原料特性、烧制工艺调控以及微观结构演变等多因素交互作用。作为青白瓷的主要呈色元素,铁在瓷釉中的化学形态和微观结构对于揭示青白瓷的呈色机制极为关键。由于釉中铁含量极低且结构呈非晶态,传统分析手段难以精准捕捉其化学价态与局域结构。针对这一挑战,高能所研究团队依托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将高灵敏度的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技术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相结合,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青白瓷釉中铁离子的局域配位环境及其对瓷釉光学性质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铁离子周围原子键长的微小差异会显著影响电子跃迁行为,进而调控可见光吸收波长,呈现出从蓝绿到淡黄的细腻釉色差异。该工作不仅从物理本质上阐明了宋代青白瓷“妙在毫厘”的呈色奥秘,还通过理论模拟实现了对实验结果的精准验证,为古陶瓷的无损分析、工艺复原及新型功能材料设计提供了新视角。本研究成果以《Local structure of iron and its role in the colouration of Qingbai (blue-greenish white) glazes: A multi-analytical study of Zhonghe wares from Guangxi, China (1100–1300 CE)》为题发表于陶瓷材料领域权威期刊《欧洲陶瓷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高能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十三位作者参与工作。其中,邢成烨、邓祥文、冯奕博为共同第一作者;李毓、常广才为共同通讯作者。其他主要作者包括李丽、储胜启、穆洋洋、伍力源、闫灵通、赵丽娜、冯向前、陶冶。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是我国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步辐射光源,自1989年运行以来,已为材料科学、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遗产科学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平台,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此次在科技考古领域的突破性应用,再次彰显了大科学装置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未来,高能所科技考古研究团队将依托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持续深化文化遗产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