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大事记
2011-10-2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01年2月,香山会议提出在中国建设散裂中子源的设想。

  2005年7月19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原则批准未来5年内建造9个重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居首位。

  2006年1月,中国散裂中子源启动关键技术的预研。

  2007年2月13日,中科院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共同向国家申请在广东东莞建设散裂中子源装置。

  2007年4月26日,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正式挂牌。

  2007年10月13日,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深入东莞市大朗镇水平村考察散裂中子源项目选址情况。

  2008年9月2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议书。

  2008年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到东莞市大朗镇视察散裂中子源建设地。 

  2009年6月,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立,8月21日,散裂中子源工程领导小组在广州举行第一次会议。

  2010年4月23日,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复《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月24日,国土资源部批复《关于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用地预审的请示》。

  2011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散裂中子源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

  2011年5月12日,中科院正式批复散裂中子源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8月25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中国散裂中子源”题名。

  2011年10月20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举行工程奠基典礼,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