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1959
1950年5月19日,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即高能所前身),吴有训兼任所长,钱三强任副所长,所址在北京东皇城根甲42号。
1953年10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务会议决定将近代物理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958年7月1日,更名为原子能研究所,物理研究所(中关村)为一部,在京郊房山坨里建立新的研究基地为二部。
◆ 1970-1979
1972年8月18日,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文裕等18位同志写信给周恩来总理,提出发展高能物理必须建造高能加速器,建议建立我国自己的粒子物理实验基地。
1972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复信张文裕、朱光亚,对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预制研究工作作出指示:“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科学院必须把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抓起来,同时又要把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预制研究,应该成为科学院要抓的主要项目之一。”

1973年2月1日,根据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的二机部、中国科学院《关于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预制研究的报告》,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础上成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张文裕。
1975年12月23日,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副总理批准国家计委的《关于加速器预制研究和建造问题的报告》,“七五三”工程启动。
1977年11月,华国锋主席、党中央批准《关于加快建设高能物理实验中心的请示报告》,“八七”工程启动。
1978年1月6日,方毅同志接见即将赴西德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丁肇中实验小组学习的唐孝威等十位同志。
1978年9月1日,高能所恢复研究生招生,录取首批研究生。
1979年1月31日,邓小平同志访美期间中美双方签订了科学技术合作协议。为促进在高能物理领域内的合作,由方毅同志代表国家科委与美国能源部部长施莱辛格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美利坚合众国能源部在高能物理领域进行合作的执行协议》,这是中美科学技术合作协议的第一个执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