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撞出丰富“果实”: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发布时间:2025-07-14
 

   1.发展概况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在邓小平同志亲切关怀下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98410月动工,198810月完成建设,成功实现正负电子对撞。在BEPC上主要进行2-5GeV能区的正负电子对撞物理研究,重点是τ-粲物理,已取得了一批在国际高能物理界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将轻子质量的测量精度提高了10倍

BESII将2-5GeV能区的R值测量精度由原来的15%改善到6.6%,是当时国际高能物理高精度测量前沿的重要成果之一

为了继续保持在国际高能物理研究上的优势,科学家们采用最先进的双环交叉对撞技术改造对撞机,于2004年初开工建设,20097月通过国家验收,经过数年稳定高效运行,获得“发现Zc3900)四夸克态新粒子”等多项重要物理成果。201645日,BEPCII对撞亮度达到1×1033/cm2/s,标志着对撞机的性能达到改造前的100倍,再次刷新了该能区对撞亮度的世界纪录。

BEPCII超导高频腔

BEPCII电子直线加速器

BEPCII的储存环双环

BEPCⅡ对撞区和北京谱仪Ⅲ

BEPCⅡ是一台粲物理能区国际领先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和高性能的同步辐射装置。每年为高能物理实验提供56个月的对撞运行束流,为同步辐射装置(BSRF)用户提供约2个月的专用光束流。同时,在对撞模式下,有9条光束线可以提供兼用光为用户使用,成为开展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及微电子技术等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的大科学平台。

北京同步辐射大厅内用户实验照片

    2.科技创新成果

2.1 发现四夸克态Zc(3900)

2013年北京谱仪实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粒子Zc(3900)。《自然》报道“夸克‘四重奏’打开物质世界新大门”。在美国《物理》公布的2013年物理学领域十一项“亮点”成果中,“发现四夸克物质”位列榜首。入选201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科学院“十二五”25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BESIII发现的Zc(3900)[左]和它的夸克结构示意图[右]

2.2观测到新粒子X2600

BESⅢ实验2022年首次观测到新粒子X2600),与此前确认BESⅡ发现的X1835)粒子、新发现的X2120)和X2370)粒子一起,为深入理解强子谱学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研究窗口。



 
 

©2017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本页面由高能所党政联合办制作

地址: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乙 Email:ihep@ih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