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的第一



1986年8月,高能所通过北京710所和奥地利广播电台建成了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之间的我国第一条国际计算机通讯线路,并从高能所向CERN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中国第一台WWW服务器(原件由国家博物馆收藏)
中国第一条国际计算机通讯线路

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草图
1988年8月高能所通过卫星数据通讯线路建立了北京高能所到瑞士日内瓦CERN的计算机X.25连接,高能所的VAX785计算机成为中国第一台连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节点名为BEPC2.IHEP.CERN.CH。1993年3月2日,高能所租用国际卫星信道建立的64Kbps专线正式开通,成为我国连入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根专线

1983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确定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并成立工程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工程实施。1984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审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即8312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的报告》,明确了“一机两用”方针。图为建成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俯瞰图(1989年摄)

1982年,高能所培养的我国第一位理学博士马中骐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

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马中骐的博士学位证书(原件由国家博物馆收藏)

1984年11月,中国科学院开始试行博士后制度,已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了半年博士后的陈和生回到高能所,成为我国第一位博士后。1985年,国务院下发文件,成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正式实施博士后制度。图为中国第一位博士后陈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