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博展馆
 
走进高能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5-07-09
 

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成立于19732月,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称物理所, 1958年改称原子能研究所。19732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础上组建了高能所。

高能所是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主要学科方向是粒子物理研究、粒子天体物理研究、加速器物理及技术研究、射线技术及应用研究,兼顾核分析技术及多学科交叉研究。建所以来,高能所开创并推动了中国的粒子物理实验、粒子天体物理实验、粒子加速器物理与技术、同步辐射技术及应用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科学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研发了一批高技术产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能所现有在编职工约1500人,其中科技人员约1200人、支撑人员约15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约260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约70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及高层次研究骨干近百人,谢家麟院士是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高能所园区包括北京玉泉路园区、北京怀柔园区、东莞园区、济南园区和多个野外台站。

北京玉泉路园区我国首个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东莞园区中国散裂中子源)

北京怀柔园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济南园区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

高能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设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6个理学博士、硕士培养点,设有核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工学博士、硕士培养点,设有机械类、电子信息类2个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点。

现有在学研究生约700人,其中博士生约400人(外籍约10人),硕士生约300人。设有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等2个专业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站博士后约150人(外籍20-30人)。


2019年,中宣部命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35月高能所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国家七部委联合认定为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202311月,获批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202312月,被中国核学会认定为“2024-2028年度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

2019年, “报国初心 高能情怀”中国科学院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揭牌

2024年,高能所入选第二批“中国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2017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本页面由高能所党政联合办制作

地址: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乙 Email:ihep@ih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