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大科学装置 > 江门中微子实验 > 进展动态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成立国际合作组
2014-08-01 | 浏览次数: | 【

  7月28日至30日,数百名科学家从世界各地来到盛夏中的北京,聚集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成立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JUNO)的国际合作组。合作组由来自中国、捷克、法国、芬兰、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和美国的200多位科学家组成,参与的研究机构和大学超过50个。高能所王贻芳研究员当选为合作组发言人。

  2012年,由我国主持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后,我国科学家即发起酝酿江门中微子实验。这一实验将解决国际中微子研究领域下一个热点和重大问题:中微子质量顺序。作为又一大型国际合作项目,JUNO实验的实施,对中科院“率先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将进一步研究反应堆中微子的性质,实现我国中微子物理从起步到跨越的转变,为将来达到全面的国际领先奠定基础。王贻芳说:“在中科院先导专项等国内外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下,JUNO实验得以快速推进,可以预计,未来十年我们对物质世界的了解将比现在更加深入,中微子对我们不会那么神秘。”

  JUNO实验选址在广东省开平市打石山一带,实验室及实验装置将建在地下700米深处,预计今年年底将动工建设,2019年年底建成投入运行。JUNO实验的规模将比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大100多倍,计划运行至少20年,以揭示更多的宇宙的奥秘,理解微观的粒子物理规律,也将对宇宙学、天体物理、乃至地球物理做出重大贡献。

  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共有三种类型,即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在目前已知的构成物质世界的12种基本粒子中,占了四分之一,在微观的粒子物理和宏观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同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微子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比如振荡,即它可以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2012年3月,由中国科学家主持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对应为中微子振荡参数θ13,被国际粒子物理界评价为“开启了未来中微子物理研究的大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
高能所大装置管理中心:86-10-88236259;wujh@ihep.ac.cn;北京市918信箱(100049)
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86-0750-2031988;liuyx@ihep.ac.cn;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金鸡镇游东村